刚刚过去的国庆与中秋假期,全国各地的体育赛事接连上演,为假期增添了别样活力。从观赛到旅游,再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场景,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期亲身体验运动的魅力,同时也见证了体育消费的火热氛围。
在北京,今年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成为节日期间的一大焦点。赛事首次将赛程延展至三周,吸引了36万人次入园观赛,票房收入达到8800万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借助中网赛事的影响力,北京各大商圈联合举办了精彩的观赛活动,如房山首创奥特莱斯设置了大型户外大屏及网球嘉年华,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。赛事期间,首钢园区也因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大满贯赛人气不减,多样化的赛外活动与优惠政策让游客的消费体验更加丰富。仅石景山区,假期文体旅商业消费总额就达到3.2亿元,赛事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效应可见一斑。
江苏南京也借体育赛事绽放新光彩。“苏超”联赛不仅让球迷们过足了瘾,赛事票根更是成为观赛后延展消费的“通行证”。无论是牛首山景区、宾馆饭店,还是餐饮购物,游客都能凭票享受到各类优惠。据统计,仅国庆、中秋假期期间,南京市便接待了超过2000万游客,场景联动让赛事的吸引力进一步延伸至整个城市。同样的趋势也延续到江苏其他城市,如徐州通过“跟着苏超去旅行”活动,带动了景点等多方消费,进一步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在山东日照,以体育休闲为主题的新场景让游客流连忘返。一条串联起海滨绿道与多个文旅地标的骑行线路,吸引了众多骑行爱好者前来挑战。结合体育消费季活动,日照还推出了邮政文旅商店、赶海比赛、石画彩绘等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,当地特色文化与体育活动深度融合,不仅让游客获益匪浅,也为许多商户和非遗传承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成都新津则以赛艇赛事为契机,全面激发全域文体旅资源联动。以南河为中心,水上项目向公众开放,周边景区和街道纷纷加入互动体验活动,如竹林露营、市集体验、篮球赛等,极大丰富了游客的假日活动选择。同时,当地还通过发放餐饮券等方式,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。赛事流量通过多维度的精细化运营,转化为城市经济的“留量”,展现了赛事与区域发展深度结合的无限可能。
从北方的京津冀,到长三角、山东、四川,各地都在用不同方式构建“体育+”的消费新场景,不断发掘体育赛事的延伸效应。通过体育与文化、旅游、商业的融合发展,人们不仅感受到运动的激情,也享受到丰厚的休闲乐趣。属于体育的节日,正在变得越来越精彩。




